BAZAAR

怎样看懂一个关于语言的艺术展

作者:李东宸2016-01-13来源:时尚芭莎

怎样看懂一个关于语言的艺术展

2015下半年,一阵来自“Gucci, No Longer, Not Yet”的风潮让民生现代美术馆变身成为了时髦人的打卡地标,2016年,这里的好戏还在继续

本文转自 微信公众号:芭莎艺术 bazaarartchina


2015下半年,一阵来自“Gucci, No Longer, Not Yet”的风潮让民生现代美术馆变身成为了时髦人的打卡地标,2016年,这里的好戏还在继续👇👇👇

展览现场

就在上周,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年的第一场展览“语言亭”开幕,把这里又还给了纯粹的当代艺术。在这场集中了13位/组艺术家作品的展览,涉及了包括绘画、摄影、影像、装置、文字等多元艺术媒介,还开设了很多互动体验,好看又好玩!

展览现场

取名“语言亭”(Linguistic Pavilion),一是引用了英文单词“Pavilion”的亭与临时展馆之意,让展览中的作品,成为一个个艺术与语言间关系的立足点。

如今,有关语言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基本问题之中。在艺术领域内,关于艺术与语言间关系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实践也已经是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展览的学术主持鲍栋在展览现场

展览的学术支持鲍栋这样表示,展览初期是想探讨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但最终所呈现出语言与艺术间的微妙关系,却成为了展览的主角。从字、词、句、段落,到字形、字音与字意,再到不同语言间,以及不同符号间的关系——语言绝对是艺术创作中绝佳的命题。


徐冰《地书工作室》,装置,尺寸可变,2006年-2015年

说到有关于语言的艺术项目,徐冰的《天书》、《地书》便是大多数人从记忆中最先搜索出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还原了徐冰进行《地书》创作的一整个工作室。


徐冰的《地书》就长这样,试试看在这些标示里都读到了什么

就是在这个工作室中,从2003年开始,徐冰以他用几年时间中搜集整理出的“标示文字”写成了一本读物,这些标示以简单的图像传达着能够让说不同语言的人秒懂其中的意义,不用任何翻译,不同语言运用者间也能够无障碍交流。

你可以像他们一样👆这么玩

展览中的工作室也兼备互动功能,徐冰为了配合这本书,还做了“字库”软件,大家只要输入任何文字,系统都能转换成“标示文字”,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电脑前试试看。


林天苗《凸起的文样》,羊毛地毯,220 × 58cm,2014年

而艺术家林天苗以其女性视角,通过5年来不断从网络上收集到的关于女性的词汇表达,成为了作品《凸起的文样》。

林天苗《凸起的文样》,羊毛地毯,220 × 58cm,2014年
如今,每个女性都会倾向于寻找符合自己身份的称谓,她从狭小的两性角色、家庭角色,逐步扩展到需要拥有多个社会角色所描述的女性存在,平铺在这块由大大小小林天苗收集组成的地毯上。你可以脱下鞋子上去走走,或许对于女性又会有一种新的理解。

走在作品上近距离体验👆也不错

这种对于词汇本身的考古,立体化了女性的身份,同样,在漫长的时间中,语言与字体的结合也还原了历史中不同时刻。

邱志杰《历代革命口号》,80× 80cm×16,2006年-2007年

在邱志杰的作品中,他所探索的事物来自于中国历史中每一次革命中的警句,这些字句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理想与欲望。他将文字刻在水泥板的表面,再将表层文字拓印下来。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这一整套拓片也成为了一个书法史,是与革命理念的历史一同构成的平行历史。面对这些不同的口号警句,和属于它们的特别字体,也有了一些身临其近的感受。

下一页(1 / 3)

左滑动进入下一篇

相关标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李东宸 李东宸 生活方式资深编辑 TA 的主页

Copyright © 2017 bazaar.com.cn 北京时尚在线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030044号

下一篇 上一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