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AAR

豆瓣9.3分,BBC新纪录片是一场艺术之旅......

作者:时尚芭莎2018-04-24来源:时尚芭莎

豆瓣9.3分,BBC新纪录片是一场艺术之旅......

今年BBC新推出的《文明》是一部横跨6大洲、31个国家的史诗般的新系列纪录片,片中涵盖了500多件艺术品,对艺术品有着深刻、到位的记录和解读。它呈现给观众一场近距离接触无数非凡的版画、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的艺术盛宴。

今年BBC新推出的《文明》是一部横跨6大洲、31个国家的史诗般的新系列纪录片,片中涵盖了500多件艺术品,对艺术品有着深刻、到位的记录和解读。它呈现给观众一场近距离接触无数非凡的版画、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的艺术盛宴。

1.jpg-1080_805

BBC纪录片《文明》(Cilvilisations)宣传海报

《文明》的主持人由西蒙·沙玛(Simon Schama)、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和大卫·奥尔鲁(David Olusoga)担任,他们作为各自专业的顶尖学者,共同探索人类创造的欲望,并和观众分享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接下来,我们将随着他们的脚步,来窥探这些无价瑰宝。

2.jpg-920_430

大卫·奥尔鲁,玛丽·比尔德和西蒙·沙玛(从左到右)

大卫·奥尔鲁:全球文化与进步概念

全球不同文明的碰撞早在500年前就开始了。当不同文化互相接触时,一些是和平的,一些则具有难以置信的毁灭性,但它们都会诞生出伟大的艺术。

3.jpg-1080_605

贝宁青铜器,贝宁王国,公元15-16世纪,BBC纪录片《文明》影像静帧

19世纪末期,一场在伦敦的盛大异域作品展吸引了无数人,观众一方面惊叹艺术作品的伟大,一方面惊讶于它们出自落后的非洲“野蛮人”之手。这些艺术品的存在,打击了当时的主流观念:他们认为非洲既没有技艺,也没有欣赏的审美。

4.jpg-736_517

贝宁青铜器,贝宁王国,公元15-16世纪

在纪录片中,大卫·奥尔鲁先以宏伟的贝宁青铜器,描述了古老的西非王国和葡萄牙航海家的相遇;后又描述了阿兹特克民族在战争和信仰的双重打击下走向覆灭,却诞生了墨西哥最伟大的节日“亡灵节”的历史。

5.jpg-463_625

王太后面具挂件,贝宁王国,公元15-16世纪

而德川幕府(日本武家政治组织)在第一次与外国文化接触时,就对外界的来往非常反感,试图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并巩固日本的佛教禅宗信仰。

6.jpg-1080_667

BBC纪录片《文明》影像静帧

相比之下,荷兰就是一个充满自由和机会的民族。我们在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画作中,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特性。黑色的背景烘托了唯美的少女形象,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7.jpg-736_847

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布面油画,1665年

大卫·奥尔鲁发现,英国人对外国文化的影响不亚于荷兰人,但到了19世纪,他们变得非常激进。当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相遇时,他们沉醉于强大的帝国时代,对印度的艺术和文化不屑一顾。

8.jpg-989_992

米尼克·安格尔《土耳其浴室》,布面油画,1862年

9.jpg-750_1072

米尼克·安格尔《浴女》,布面油画,1808年

不可否认的是,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给欧洲人带来了一种文明的优越感。而艺术家对进步思想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代表了一种智力和科学的进步。

10.jpg-720_560

古斯塔夫·卡勒波特《巴黎街景》,布面油画,1877年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对理性和工业进步开始缺乏信心。之后的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新思考,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和现代艺术的起点。

11.jpg-736_551

克劳德·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布面油画,1877年

玛丽·比尔德:人类看待自己的方式与宗教

古往今来,人类总是喜欢根据自己形象进行艺术创作。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图像是用来做什么的?古老传统仍然影响着我们吗?对此,玛丽·比尔德走访了墨西哥、希腊、埃及和中国,去探索古代艺术中人体的形象,来寻找这些关于文明思想核心问题的答案。

12.jpg-1080_1127

孩童形态雕塑(Infantile Figure)

从埃及雕像到中国古代的兵马俑,玛丽·比尔德讲述和分析了法老和古代帝王如何维护权力,并追溯和回忆古代文明的技术和思想。古老的曼农巨像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神圣、庄严,不可侵犯。

13.jpg-588_849

曼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埃及

秦国正式废除残酷而野蛮的人殉制度后,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以庞大的规模和高超的写实程度,成为了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和顶峰,它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智慧和技术,也体现了秦始皇的坚定意志。

14.jpg-1022_649

秦始皇兵马俑(Terracotta Army),挖掘于1974年,中国

玛丽·比尔德在纪录片中,还主动提起了艺术与宗教这个具有争议和危险的话题。几千年来,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激发灵感,但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提及宗教对艺术的负面影响。

15.jpg-1080_710

圣维塔教堂内部,意大利,BBC纪录片《文明》影像静帧

那些建筑立面上庄严的耶稣圣像,仿佛在告诫群众:永远不能质疑伟大的神性,而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对艺术产生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宗教和艺术,两者总是存在着冲突和风险。

16.jpg-500_352

《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随从》,拱点马赛克,圣维塔尔教堂

玛丽走遍了世界各地的圣地,包括吴哥窟寺、威尼斯的丁托里托十字架、阿贾塔的佛教石窟和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来考察宗教与艺术之间争议的界限,并试图打破一些固有的宗教习俗。

17.jpg-500_1007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土耳其

18.jpg-733_749

吴哥窟(Angkor Wat),柬埔寨

最后,她的旅程在雅典的帕提农神庙结束——这座建筑曾由一座异教徒的神庙、一座基督教教堂和一座清真寺构成。她印发我们思考:如今,神庙变成了一座西方文明的纪念碑和一个旅游圣地,那我们现在崇拜的是什么?我们追随的是潮流还是内心?

19.jpg-1080_681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希腊

西蒙·沙玛:探寻创造力的起源与当代艺术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受到自然条件极大的限制,生产活动仅限于制造石器。他们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就地取材——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尽管如此,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艺术存在的痕迹——当时的人类会在石壁上留下印刻或者画作。

20.jpg-1080_633

《雕刻赭石》,中石器时代,BBC纪录片《文明》影像静帧

这是大约八万年前在南非的洞穴里留下的第一个印记,这些痕迹不是人类的身体需求所决定的,而是他们的表达欲望。在纪录片中,西蒙·沙玛对后来的洞穴作品感到非常好奇——手的形状、洞穴墙壁上的红色模板、野牛与公牛的画和石器时代的雕刻等。

21.jpg-610_510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手模板石》,公元前1940年

22.jpg-637_454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大公牛》,公元前1940年

毕加索作为著名的艺术家,仍有一些画作不被大众理解,但如果我们把他的作品和早期艺术做对比,可以从中看出他从这些古老文明中汲取灵感的痕迹。他知道没有人能超越旧石器时代工匠的雕刻技艺,早早就买下了《莱斯普格的维纳斯》的复制品,从中寻找古老的韵律和共鸣。

23.jpg-710_467

巴勃罗·毕加索《公牛》,石版画,1948年

24.jpg-1080_1027

《莱斯普格的维纳斯》,约公元前20000-18000年

另外,在这次的纪录片中,西蒙还收录了中国山水画部分。山水画很少是对观察到的自然进行直接描述,而是对梦境和田园生活的投射。画卷也会反映和平或纷乱的局势:繁盛时,画家描绘巨大的山脉来凸显帝国的权威,但当这个权威受到威胁和打击时,巍峨的群山就被描绘得混乱、翻滚和起伏。

25.jpg-1080_63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绢本画,51.5×1191.5cm,北宋

26.jpg-456_1600

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元代

由于这次纪录片的涵盖范围和内容极大,当代艺术也存在于记录范围之内。相比早期的艺术形式,它的标签就变成了:创新、大胆、先锋、实验。艺术家通过新的技术、语言和手段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记录新的时代。他们学习和传承上一辈大师们的精髓,同时把目光放在当下,捕捉并反映转瞬即逝的事物。

27.jpg-568_437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开放空间》

28.jpg-400_263

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三旗》

以作品主要探讨种族、性别、性、暴力和身份地位的卡拉·沃克(Kara Walker)为例,2014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型公共项目:在布鲁克林传奇的多米诺糖厂(Domino Sugar Factory)的工业废墟中,做了一个巨大的、裹着糖的斯芬克斯(Sphinx)女人,对这座建筑及其历史做出了回应。

29.jpg-700_394

卡拉·沃克(Kara Walker)《A Subtlety》

还记得在第一集中,西蒙·沙玛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我们可以花上许久来讨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当文明的对立面,将其全部的粗暴与残忍、狭隘与毁灭欲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便知道了文明为何物。从文明即将丧失的震惊中,从人类整体被摧残的事实中,我们知道了文明的含义。”

文明到底是什么,我们可能并不能准确描述,但我们在文明面前,无疑是渺小的。文明是历史性的、艺术性的,是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的旅程。

监制/齐超

编辑、文/裘纯纯

发布/刘璐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左滑动进入下一篇

相关标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时尚芭莎 时尚芭莎 TA 的主页

Copyright © 2017 bazaar.com.cn 北京时尚在线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030044号

下一篇 上一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