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AAR

他被誉为“油画之父”,堪称显微镜级别的绘画震惊世人!

作者:时尚芭莎2018-04-26来源:时尚芭莎

他被誉为“油画之父”,堪称显微镜级别的绘画震惊世人!

扬·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重要奠基人。

扬·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重要奠基人。相传,扬·凡·艾克发明了油画。准确来讲,他是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那么,究竟他做了哪些改变,令油画变得从此更加逼真?

1.jpg-750_1007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之圣母玛利亚》,木板油画

油画之父

仿佛没有谁不知道油画,在艺术领域中它家喻户晓,这也许就像音乐中的美声,又或是舞蹈中的芭蕾。从概念上看,油画是指用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上进行绘制的一个画种。但关于这些油画材料细节的发现,还要从15世纪说起。

2.jpg-1080_796

扬·凡·艾克《Triptych of Mary and Child, St. Michael, and the Catherine》,木板油画,33×27.5cm,1437年

1415年,根特市的市长曾向尼德兰画家胡伯特·凡· 艾克(Hubert Van Eyck)订制了一组重要的祭坛画。胡伯特画了10年,在还未完成时就去逝了。后来,他的弟弟扬·凡· 艾克(Jan Van Eyck)负责继续完成。

3.jpg-1080_790

凡·艾克兄弟《根特祭坛画》,木板油画,461×350cm,1415-1432年

这组画作就是著名的《根特祭坛画》,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它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根基,并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432年祭坛画完成时,扬·凡·艾克瞬间名声大振,在一度的好评声中,人们甚至忘记了去世的胡伯特。

4.jpg-640_1000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局部),木板油画,83.1×212.2cm,1415-1432年

5.jpg-750_1000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局部),木板油画,75.1×168.1cm,1415-1432年

《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在他们之前,画家们更多是采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的方式来作画,也就是坦培拉(Tempera)。这种画法先前更多被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到了16世纪后,坦培拉逐渐被油画取代。

《根特祭坛画》(局部)

坦培拉的调配程序与绘制技巧都十分复杂,不同配方、方法也都会有各不相同的画面效果。此外,坦培拉还多是透明颜料,所以需要由浅及深、先明后暗,通常需要用小头笔极其小心地描画。

8.jpg-750_1517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prophet zachariasjan》,木板油画,71.7×164.8cm,1432年

为此,扬·凡·艾克大胆地改进了颜料的调和剂,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主要是亚麻油来代替蛋黄或蛋清来调和,这样的方式不仅易于调配,还便于运笔。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断覆盖、修改,让描绘对象更加精准,细节也更为丰富。最让人意外的是,这样的方式还能使画面变得更富有光泽。

9.jpg-750_1706

扬·凡·艾克《Theghent altarpiece singing angels》,木板油画,71.5×164.5cm,1427-1429年

10.jpg-750_988

扬·凡·艾克《正在阅读的圣母与圣婴》,木板油画,19.5×26.5cm,1433年

根据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扬·凡·艾克还使用快干油来作画。这使得画面在一天之内就能干透,更重要的是不怕潮湿。这一办法后来很快就传到了意大利,并被广泛采用。

11.jpg-750_867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局部),木板油画,242.3×137.7cm,1425-1429年

12.jpg-750_577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局部),木板油画,242.3×137.7cm,1425-1429年

当时,这样奇迹般的油画效果震惊了同时代的画家们。所以也难怪相传称扬·凡·艾克是油画之父,准确地说,他是油画发展成形过程中的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

一切为了细节

除《根特祭坛画》以外,扬·凡·艾克还在肖像画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中,主要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并成为近代肖像画的开拓者。

13.jpg-640_928

扬·凡·艾克的画作在风格方面,很好地继承了中世纪手抄本细密画插图的某些传统。除此以外,其艺术的形成也受到许多前辈画家们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罗伯特·康宾(Robert Campin)。

14.jpg-750_1053

罗伯特·康宾《女人肖像》,28×41cm,1430年

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康宾作画的态度,他对画面中的每个细节似乎都不会放过,尽力将对象表现得结实而具体,这样一种描绘方式令人物有了一种雕塑般的美感。

15.jpg-750_846

罗伯特·康宾《基督降生》,70×87cm,1420年

扬·凡·艾克受康宾的影响很深,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对物体质感、光线等细节的精心刻画。他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用极其细腻的笔调,刻画了一幅堪称逼真的肖像画作,更叹为观止的还有对室内陈设,包括窗棂、地板等细节的刻画。

16.jpg-1024_1401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木板油画,60×82cm,1434年

其中,在画面背景中央安置一面凸镜,这样的画面设计实际上在康宾的作品中也曾有过相似的安排。《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这面小凸镜,不仅描绘了这对新婚夫妇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画家本人。猜想扬·凡·艾克在描绘该细节的时候,内心一定很是满足。

17.jpg-750_1728

罗伯特·康宾《The werl altarpiece(left wing)》,47×101cm,1438年

这位描绘细节的狂人更为夸张的,还有镜框四周镶刻着的十幅耶稣受难图。这些图像细小得几乎已经看不清了,如此精微的描写,足以表现出画家对细节的强烈渴望。由此,《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当时也达到了油画写实水准的新高峰。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扬·凡·艾克全面进化了油画的材料与方法,得以让被塑造的细节更加真实。《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作为新型油画的最早尝试,在美术史上堪称卓越超凡,从而他也成为了尼德兰文艺复兴的重要奠基人。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尼德兰人的执着

中世纪的尼德兰是欧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是当时十分发达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以及法国东北部地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画家们曾创作了不少佳作,为后人所称道。

22.jpg-612_800

扬·凡·艾克《Portrait of Margaret van Eyck》,木板油画, 32.5×26cm,1439年

23.jpg-682_1024

扬·凡·艾克《带蓝色头巾的男子肖像》,木板油画,1430年

不过,当时的尼德兰旧习俗和宗教观念深入人心,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思想虽有些许影响,但这里的新旧观念间的矛盾仍很激烈。这反映在早期尼德兰艺术中,就是多为静穆而保守的形象,不那么生动自然,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24.jpg-750_794

扬·凡·艾克《洛林大臣的圣母》,木板油画, 62×66cm,1435年

扬·凡·艾克为尼德兰绘画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令尼德兰艺术的那种古板、僵硬以及缺少空间感的绘画风格开始变得更加生动和逼真。

25.jpg-640_863

扬·凡·艾克《卡农的圣母》(局部),木板油画,157×122cm,1436年

以扬·凡·艾克为代表的尼德兰画家们,纷纷在画作中追求对客观自然的再现。他们事无巨细地描绘眼睛看到的世界,直到整个画面仿佛镜子一般能反映出对象的全部细节为止,由此获得他们要达到的真实感。

26.jpg-1024_821

扬·凡·艾克《The Madonna in the Church》,木板油画, 31×14cm,1438年

所以,后人也能够根据尼德兰画家们的这种执着,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些画面中连丝线都能看得清楚的精致织物,每颗宝石都无比闪耀的装饰品;又或在空间的角落等十分不起眼的地方,仍能看到清晰的建筑雕花等等,这无疑就是出自尼德兰画家之手了。

28.jpg-608_1600

扬·凡·艾克《天使报喜》,木板油画,37×93cm,1435年

尼德兰画家们的这种艺术执着,得益于扬·凡·艾克在油画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并且来自于对扬·凡·艾克艺术风格的追随。

29.jpg-1080_1482

扬·凡· 艾克《自画像》

著名美术史家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vsky)甚至曾将扬·凡·艾克形容为“望远镜和显微镜”。扬·凡·艾克在油画技法和风格上的创新,使他成为15世纪最伟大的尼德兰画家,也不愧为欧洲美术史上一位不朽的大师。

监制/齐超

编辑、文/张婧雅

发布/刘璐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左滑动进入下一篇

相关标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时尚芭莎 时尚芭莎 TA 的主页

Copyright © 2017 bazaar.com.cn 北京时尚在线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030044号

下一篇 上一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