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AAR

女人,长命好过致命

作者:时尚芭莎2019-12-19来源:时尚芭莎

女人,长命好过致命

我在那么多年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一个小收获,就是在我们情感受伤的时候,先别去求助于道德的铠甲,那是一个虚伪的依靠,你以为穿上它,就可以勇猛杀敌,获得同情,其实它掩藏了我们真实的脆弱,让我们失去了自我觉察的机会。

黄澜9.jpg-1066_1600

黄澜,最成功的电视剧制作人之一。代表作包括《辣妈正传》《大丈夫》《虎妈猫爸》《女医·明妃传》《我的前半生》《如懿传》。

冬天快来了,闺密们的屋内话题也渐渐升温:表现美国大尺度婚姻问题的电视剧《致命女人》让人大开眼界,而创业夫妻离婚相互撕扯的社会新闻更让人唏嘘不已。

p2566967861.jpg-540_796

网友们更是把这两者比画在一起,找到了一个横跨中美并穿越历史的共同议题:渣男遍地开,烈女杀无赦。

男人在道德层面的集体垮掉,让女人们有了杀戮的正义和勇气。

当女人们大呼“渣男!看剑!”,祭出闪烁血光的宝剑刺向负心人时,引来观众高声助威,甚至是集体狂欢。

手刃渣男之后,女人恶气一吐,心里会痛快一点吧?这个时候,真心的朋友们会给予深切的安慰吗?往后的人生怎么面对,过程中误伤了的孩子亲友如何加倍抚慰呢?

长夜当哭,受伤的女人不复仇太委屈,复了仇舔伤口,也真心不易。

1.jpg-1182_82

最近这一系列屏幕上和屏幕下的精彩,令我想到了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

untitled.png-500_709

小说讲的是一个美丽勤劳的武汉女人承担着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但夫妻关系一直不睦。一个偶然机会,她发现老公出轨,悲愤交加,打电话报警,导致老公失去工作和爱情,一蹶不振一死了之。

老公死后,这个妻子辛苦支撑全家,但依然不能换来家人对她的原谅,尤其是儿子,在父亲死后对母亲长年冷暴力,考上大学后更是宣布断绝母子关系。

记得当年我看完小说,心塞了许久。

女人就算在道德层面上占据了高地,用了报复的手段对付“渣男”,是否她真的获得了幸福呢?

至少在这部小说里,她获得的不是爽快,而是“万箭穿心”的结果。

我想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要不要用道德审判的方式拷问伴侣;第二,感情破裂后,我们要不要用极端的手段报复对方?

2.jpg-1182_82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女人,对道德的要求特别高,高到老公在街上多看一眼美女,当街就会被老婆骂渣男;手机三声铃响未接,他就是有情况;回家晚了,就要没收手机翻查记录。

而有的女人对道德的要求又特别低,老公公开出轨、出柜、暴力,她都表示“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面子”,用传统妇德来劝诫自己保持忍耐,忍下去的是怨妇,忍无可忍有朝一日山崩地裂,她又成了烈妇。

前者是靠打压对方来否认真实的人性,后者是压抑自己来否认真实的人性。

在我理解,道德的初心是鼓励人们追求美好而提供社会大数据支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一个约束人性的工具。

谁只要站到了道德的高地,就有了声讨他人、折磨自己的原动力。而之后所有采取的极端行为,就仿佛具有了合理性。

暴力沟通、行为伤害的结果,必然是负能量的来回投射和反噬,最终两败俱伤。

3.jpg-1182_82

我有个朋友,经历了一场不愉快的婚姻。在过去的三年里,我看不到她任何才华横溢的作品,只是一直在听她痛斥渣男前夫——她每期开讲的标题都是“渣男渣出新高度”。

最近的一次,她坐在我左边沙发义愤填膺的时候,我感觉到左半边头部开始隐隐作痛。

情绪是有能量场的。那一刻,我心疼天天跟她在一起的孩子,也怜惜她,只有长时间的痛苦压抑,才有这样的爆发威力。

负面情绪需要表达,但是让自己陷入在一个反复道德批判的思维模式里,这样的模式会不断产生新的负面情绪,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源源不断伤害自己,波及他人。

我在那么多年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一个小收获,就是在我们情感受伤的时候,先别去求助于道德的铠甲,那是一个虚伪的依靠,你以为穿上它,就可以勇猛杀敌,获得同情,其实它掩藏了我们真实的脆弱,让我们失去了自我觉察的机会。

真实的脆弱,有其强大的力量,它不需要隐藏,它需要被我们自己所看见,所接纳。

它一旦被接纳后,它会启发我们去接近迷人的真理,用恢复的理智去分析“我们到底怎么了”。

他为什么不爱我?他要什么?

我为什么还爱他?我要什么?

什么才是爱,什么才是自我?

——这就是自我成长的开始。

4.jpg-1182_82

这些话,我想不仅给受伤的妻子提供另一个思路,对那些“摔杯子”“做头发”的丈夫们或许也是一种参考。

男人们受伤后,更是本能地从道德层面批判妻子,要么用攻击的方法公开谴责,发泄愤怒;要么用自我谴责的方法,渲染悲伤,增加道德的惩罚力度。

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愤怒的声音在说:为什么我那么好,而你却对我不够好?因为你对我不够好,所以我要让你痛苦!

而所有的防御,都意在掩藏那个没有被爱的自己。

因而我们看到了,在渴望爱的心理上,男人和女人的需求是一样的,都想要得到对方更多的爱;一旦不能如愿以偿,那么施虐和受虐的逻辑也是一样的: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可以不依赖对方来满足自己呢?也许可以跳出怪圈,迎来新的思维方式。

于是,我对我的朋友说,让我们收回对渣男的期待,期待落空后会产生失望,失望又积累演变成愤怒,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太关注对方。我们还是把注意力移到自己身上吧,收起伤痛,给自己一个拥抱。

他不爱我,我就不能自爱了吗?

最近我在读一个历史学者史景迁根据《郯城县志》写的《王氏之死》,他讲到清朝初年山东郯城王氏被疑出轨,最后被丈夫掐死的史实。

3.jpg-800_1191我又读到了熟悉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活逻辑:先道德批判、再暴力惩罚。

这些用道德和暴力覆盖人们真实感受的老规矩,不适用于新时代了。

在新的时代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要忘了:我是谁,我爱什么?

我们要足够关注自己的感受,再用真实的自我感受与他人连接,与世界相处。

放下屠刀,立地美拍。长命好过致命。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1月 女性专栏

编辑/顾文瑾

发布/菲er

左滑动进入下一篇

相关标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时尚芭莎 时尚芭莎 TA 的主页
下一篇 上一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