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此刻都闪闪发光
作者:时尚芭莎2023-11-08来源:时尚芭莎
「曾经的我」,此刻都闪闪发光
美育给予孩子们的,
不仅是一份力量,
更是一份温暖。
从事音乐教育已经有8年时间的李敏老师,在面对“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的问题时,用一句话做出了概括——这是一个如愿以偿的梦想。
这枚音乐梦的种子在20多年前就播撒在了李老师心中,故事的开始,是因为一位特别的启蒙老师。
“小时候我的文化课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好像没开窍一样,那时候我在很多方面都找不到自信,但教音乐的孙彩霞老师十分欣赏我,从她那里我得到了很多表扬和鼓励、也找到了自信。”
李老师回忆起自己的故事,那段时光是宝贵的、珍藏在心里的。她也不禁感叹道:“对这位孙老师我有着很深刻的情感,有感恩、崇拜、羡慕……是她让我产生了成为一名音乐老师的想法。”
● 孩子们对音乐都有着相似的向往
在乡村小学执教的这些年,李老师从家访中发现,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偏大、身体不好,孩子们还需要帮忙照顾家里、干农活、做家务,这些孩子都是“比较自立自强的”。
而在这些“早早懂事”的孩子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其他的问题。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正需要关注和关爱,也很敏感,处于一个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很重要的阶段,而家庭教育的缺位、情感交流的缺失,都让他们很容易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打击。
因为自己有过相似的经历,李老师更加懂得对这些孩子而言,自信心不仅是一份力量,更是一份温暖。
●李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有许多学生或许就像当初的我一样,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比较缓慢,我就希望能够通过音乐、美术、体育这类课程,挖掘他们的潜力或特长,能够让他们在其他的科目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重拾自信。”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捉襟见肘。
前些年里,学校的美育情况并不乐观,师资、硬件、课程等配套都有所欠缺。拿音乐教室举例,连教室里的凳子都是从各个教室拼凑来的,很多乐器也都是由李老师主动购买,但由于教具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李老师只能在课堂上分小组,让孩子们轮流去尝试。
2021年,这些情况发生了些许改变。“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枝柘坪小学顺利落地,一间明亮崭新的美育教室落成,随之而来的也是物资、课程、教具等资源的补充。
●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教室上课和创作
李老师也在有限的条件下,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借助芭莎美育教室给合唱团创造更好的条件,为的只是让更多孩子拥有丰富有趣的音乐体验。
合唱团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李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大家眼里的优等生”的小插曲。
“有一个男孩,成绩不错,性格也开朗,在班级里还挺受欢迎。”李老师分享道,“但在我的合唱团里,我发现他好像有着不一样的一面。”
● 芭莎美育教室里的音乐课堂
这个男孩音色有些低沉嘶哑、比较突出,而合唱中讲究的是和谐统一,但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他当小指挥。在后续的活动中,男孩十分积极,但也会经常跑来问老师:“是不是我唱得不好所以才让我当指挥呀?”“我是不是比别的同学差呀?”“老师,我到底唱得好不好呀?”……
一旦没有及时得到肯定或安抚,他就会特别沮丧低落,也容易哭。李老师觉得不对劲,特意找了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才得知原来这个男孩的家庭产生了一些变动,他内心或许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影响,渴望得到更多关注、担心自己落后、害怕受到任何忽视,并不像表面表现得那样坚强。
● 李老师带孩子们体验各种各样的音乐玩法
在一次次合唱团的练习中,李老师慢慢对男孩从单一的鼓励变为心理上的纾解。“我会告诉他,你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你的优秀会被人看见,当然缺点也会,而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改变调整,变成更好的自己。”
男孩这回不再垂头丧气,只是笑嘻嘻地跑开,但在那之后,李老师发现了他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要你仔细去观察,每个孩子肯定有他的特长特点,但是你得有一双眼睛去发掘,得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孩子。”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等待被发现。
而在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中,李老师深感做到这一点很难。“老师们平常工作很忙碌,精力和时间都有限,但我们依然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老师的一句话、一声安慰、一个鼓励,对于你来说不起眼,但是可能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耐心”,李老师在“芭莎·课后一小时”乡村教师美育能力提升研习营的体验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珠海的研习营,“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组邀请了多位教学专家,为乡村老师们筹备了丰富的研学课程。项目组对大家细致入微地照顾安排,让李老师觉得,“我自己好像真的变成了孩子,重回学生的身份来上课学习,特别感动。”
●李老师在“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师研习营
授课老师们的细致耐心,给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不只是孩子,就连老师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一样会有快有慢、有优有平,甚至是五六遍也学不会,但授课老师们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托着你的手,一遍遍一次次地重复,直到你学会为止。
“这次的经历让我真正开始换位思考,作为老师,我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学生?要有耐心,而且要因人而异,要有多种学习方法去适应不同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你。”李老师感慨道。
●李老师在研习营收获多多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用于他们身上、让他们去理解,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是李老师在这一趟“学习之旅”最大的收获和感悟。从课程中获得的其他教学经验,也让李老师回到学校后将多学科课程进行了融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音乐所感动。
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和更多人“并肩作战”,李老师更加坚信自己儿时的梦想是如此的值得和宝贵。在未来,她也希望自己能用音乐照亮更多乡村孩子,在他们心中埋下一枚美育的种子。
- END -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李敏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