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机器人之梦》导演:梦见爱过的人
作者:时尚芭莎2024-07-01来源:时尚芭莎
独家专访《机器人之梦》导演:梦见爱过的人
巴勃罗·贝格尔© Yuko Harami
在我们的访谈中,他分享了关于影片的思考,论及了美术风格、音乐设计、叙事主题……在他看来,《机器人之梦》是他最个人化的一部作品。他化用了自己栖居过的公寓、经历过的爱与痛苦,当然还有对纽约城和迷影文化的依恋,他与主角狗狗一样,都是影迷聚集地“金的音像店”的常客。
作为没有台词,只有音乐与声响的电影,《机器人之梦》可以算是半部默片。我们能在其中看到许多电影的印迹——包括那些超过一百年前的经典作品。虽然电影在1895年才出现,但到了1910年代,最优秀的默片创作者们已经发展出一系列成熟的风格,其中许多技巧至今仍在使用。
徘徊在纽约的狗狗,以及被迫躺在海滩上的机器人,展现着怀旧的两种样貌。一种是修复过去的努力,一种建造幻梦的企图。但在现实面前,他们的怀旧理想不断被延宕、打断。当然,他们终究还是鼓起勇气去尝试新的生活,即使那可能意味着新的失落。
当然,《机器人之梦》也是导演巴勃罗自己的怀旧:“这无疑是我最个人化的电影。我起初也是独自在纽约,像一只孤独的狗。我在那里经历过爱,也经历过心碎,所幸我最后又找到了新的爱人。
任何人应该都能共情我和狗狗经历的一切。影片中狗狗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在纽约时的爱好。
比如去中央公园、唐人街和康尼岛,比如在金的音像店租录像带……再告诉你一个有趣的细节,狗狗的家是我在纽约时住的最后一间公寓:纽约东村东13街528号。我完全复刻了当时公寓的平面图和建筑外观。”
这是一场关于情感、关于城市的怀旧,也是关于电影的怀旧。作为资深影迷的巴勃罗,总喜欢在影片里致敬自己喜爱的经典。在他的第一部长片《幸福的黄色电影》(Torremolinos 73, 2003)中,他塑造了一个学习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风格拍摄成人电影的导演;在《白雪公主斗牛记》里,他结合了各式美国、苏联默片的剪辑技巧;在《魔咒》(Abracadabra, 2017)中,他又戏仿了诸多西班牙类型片的元素。
在《机器人之梦》里,影迷也找到了一系列戏仿《惊魂记》(Psycho, 1960)《曼哈顿》(Manhattan, 1979)等经典的画面。巴勃罗也告诉我,正是《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1960)与《大路》(La Strada, 1954)等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启发他创作了《机器人之梦》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
但无论每一代影迷们多么怀旧,他们永远无法回到曾经的年代,无法体验曾经的产业环境与文化风尚,他们渴念的经典,终究只能熔铸到各式技巧中,只能化成小小的致敬与彩蛋,就像巴勃罗所说的那样,化作“蛋糕上的奶油”。对电影的爱是如此,对城市与生命中那些过客的爱,当然也始终如此。也许旧的事物会过时,但“怀旧”这种情感永远存在,它总能在不同时代找到不同的载体。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怀旧伴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恐惧。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在《怀旧的未来》(The Future of Nostalgia)中指出,当代人与其说是怀念过去,不如说是害怕“迅速消失的现在”,害怕被未来取代。但或许塑造我们的旧物,也并非必须被取代。有人可以像巴勃罗那样,把最爱的旧电影藏在自己的新电影里;有人也可以像狗狗那样,在旧梦中与旧的爱人共舞,但梦醒之后,依然去寻找新的生活与意义。
Q芭莎电影
巴勃罗·贝格尔
我花了一年时间制作故事板,合作者包括艺术总监何塞·路易斯·阿格雷达(José Luis Cuerda)和故事板艺术家玛卡·吉尔(Maca Gil)。音乐剪辑师Yuko Harami和剪辑师费尔南多·佛朗哥(Fernando Franco)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活动故事板是动画电影的藏宝图。
作为导演,我觉得如果比较动画和真人电影的创作,共通点可能比差异要多。与其说是差异,不如说是置换。动画导演要和一系列动画师、美术师合作,而不是和演员、摄影团队合作。但无论拍什么形态的电影,都需要确认自己想说的东西,以及讲述它们的方式,我必须让演员或动画角色诠释最好的表演。
在我看来,电影其实就是白日梦,它与潜意识的关联,比与真实世界的关联更多。我总是喜欢试着让难以置信的事物变得可信。在影片开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观众与狗狗建立联系。我们需要让观众与主角共情,当他遇到机器人时,我们就能和他感同身受。只要做到这点,观众就能接受接下来的一切。作为一个叙事者,我的目标就是从头到尾都让观众感受惊喜。
我们的音乐剪辑师Yuko Harami和音乐总监Monday Music付出了很多努力,推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的选择必须贴合场景。
以使用《康定情歌》的唐人街场景为例,音乐总监提供了许多中国音乐,音乐剪辑师全部听过之后,会帮我筛出几首备选。我们结合了不同的音乐播放影片,最终选定了《康定情歌》,它和影像贴合得非常完美。我很喜欢这首歌的感觉和情绪。音乐剪辑师后来告诉我,这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情歌。我们发现歌词已被译成了英文,读起来很优美。
我们也在影片中使用了原创乐曲,作曲家是阿方索·德维拉隆加(Alfonso de Vilallonga),他是我最新三部影片的合作者。阿方索创作了一首令人惊叹的爵士配乐,爵士乐是最能代表纽约的音乐,影片中的爵士乐是由钢琴领奏的四重奏,阿方索的旋律是如此优美动情,触人心弦。
如果说故事和人物是蛋糕,是影片的核心,那么彩蛋就像是蛋糕上的奶油,它不会妨碍其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但对影迷来说,它们可以提供额外的乐趣。
在狗狗去唐人街风筝店的场景中,有个只属于中国观众的彩蛋,你们找到了吗?
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他的《桃色公寓》也和《城市之光》一样,是部伟大的悲喜剧。
杰克·莱蒙(Jack Lemmon)饰演的主角常常让我感同身受,狗狗很多地方也和这个角色很像。
我也很喜欢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我爱他的所有电影,非要选一部的话就是《大路》。
朱丽叶塔·马西纳(Giulietta Masina)的眼睛能够表达难以言喻的东西,机器人的有些表情会让我想起她。
宫崎骏对我的创作(尤其是《机器人之梦》)也影响深远,他的作品里我最喜欢《千与千寻》(2001),它结合日本民间传说与《爱丽斯梦游仙境》方式令人惊奇,创造了伟大的艺术。
至于我一生中看过最多次的电影,也许是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与金·凯利(Gene Kelly)的《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我观影时总是面带微笑,那些用特艺彩色摄影创造的美梦令我迷恋。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但在我看来,当然还是有希望的。想要对抗孤独症,电影就是其中一种疗法。你们肯定好久没有看到《机器人之梦》这种电影了,这是你和朋友一起去影院时的完美选择。赶紧去看看吧!
希望你们可以走进银幕,成为影片里的狗狗和机器人,一起漫游在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机器人之梦》是我的一封情书,不只是写给纽约的,也是写给那些我曾经爱过,如今却已不在我身边的人们。我希望《机器人之梦》也能成为你们的情书,让你们想到自己爱过的人。祝你们好梦!
左滑查看导演巴勃罗·贝格尔写给中国观众的一封信
监制/葛海晨
编辑/Timmy
采访&撰文/陈思航
排版/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