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AAR

时隔31年再获金鸡奖,她说做演员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时尚芭莎2022-12-10来源:时尚芭莎

时隔31年再获金鸡奖,她说做演员是一辈子的事

择一事、终一生。

2022年11月,鹭岛,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凭借在电影《妈妈!》中的演绎,时隔31年,再度获封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时尚芭莎》在这一盛事落幕后半个月,与奚美娟达成了这次独家对话。我们询问了二度封后于她而言的感受、意义;也由《妈妈!》中她饰演的冯济真谈及她长期以来与“戏中人”们之间保持的有度的关联和距离感。

在一个弥漫着“标签”“概念”的世界里,奚美娟秉持的艺术观始终没改变,她对自己塑造出来的角色的自我要求无非是简简单单四个字——“有血有肉”。

BAZAAR 对话表演艺术家奚美娟  
01“你爱这份你所选择的职业,这是最大的原动力”

Q

这第二尊金鸡奖杯对您的整个生命来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吗?还是另外的什么,我们很好奇。

奚美娟:谈不上锦上添花。我也确实没有因为得奖,给自己一个特别的奖赏。但是我确实也挺高兴和欣慰的,因为我这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像我这样几十年坚守在自己选择的专业上的人其实很多。
只能说我是一个蛮幸运的人,做电影30年,两次拿到了金鸡奖,这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事,我自己很满足很欣慰。

Q

《妈妈!》上映的时候,制片人尹露曾经在接受《时尚芭莎》采访时谈到了一点,她说您这一代的演员有非常多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在《妈妈!》中被更多地看到了,她觉得非常欣喜。在您的观察里面,与您同年代的演员都有哪些宝贵的地方呢?

奚美娟:是这样的,我们自己都不会觉得我们身上有多少宝贵的东西,可能对你们年轻人来说,你们觉得我们的坚守很宝贵,我们那么爱自己的演艺生涯或者表演专业,可以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专业人士正常的工作态度,但我们自己不会这样说。尹露说得也很对,因为她作为监制、制片人,在做电影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过很多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所以她的感慨我觉得是蛮真实的。

Q

您曾经有过在职业生涯里面觉得“我可以停下来歇息一下了”的时候吗?

奚美娟:应该没有吧。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停下来。我也算是择一事终一生的那一类人。还有创作的原动力去工作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你学的是这个,你做的就是这份专业,你现在还不算太老,你停下来了以后要干吗呢?真没想过要停下来。

《妈妈!》剧照

Q

精于一个专业数十年,是否有过在其间遇到与自己的局限性相撞的时候?

奚美娟:我听到你说局限性,这是一个常态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局限性的。可能有少量的真正的复合型人才,真正的天才,什么题材都能做得很好,但我肯定不是那样的天才。

Q

您是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真理了吗?那么以您的性格,是怎么面对自己的局限性的呢?

奚美娟:是这样的,局限性和你愿意去尝试所有的东西是两回事,这不是一个话题。局限性,就像我刚才说的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并不影响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在我这个年龄段的时候还想去尝试一种我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积极的态度。
就像你们做的是时尚,我一直认为时尚真正鼓励的是人们热爱生活,你有这种原动力,你才会去观赏和体验。实际上创作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说,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跟年龄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Q

一直以来支持您“不停下来”的原动力是什么?

奚美娟:我觉得真正的原动力是你爱这份你所选择的职业,这是最大的原动力。
如果说你不爱这份职业了,你只是为了生存在做一件工作而已,可能这个原动力就会差很多,甚至没有原动力,凭着经验也许能做得还不错,但是那种心底真正能够使你在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可以再自我启动的原动力,可能就会丧失。

《妈妈!》剧照

02“我不能只是顺势而为了,要「激」自己一下。

Q

遇到后辈向您讨教,希望您给出一些经验或提醒时,您一般会如何回应?

奚美娟:实事求是说,我给不出答案。实际上没有(对所有人都适用的)经验,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我想,许多事情只有自己可以去唤醒自己。生活当中也不是那种经常要去做人生导师的人,我个性不是这样的。

Q

这种对自己的唤醒、重启,对您来讲是经常在进行的吗?

奚美娟:平时生活中是无意识的,我所谓的重启可能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影视创作中——不是仅限于中国电影,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演员过了50岁、60岁,就不再是业内创作的重点人群了,我们说白一点,你去演“大女主”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在遇到《妈妈!》之后,针对我个人来说,我需要一次重启。那种创作的原动力或者创作的激情,或者说“在场感”,你还在不在?你还能不能触摸到生活的本质、人物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可能需要一次重启。我不能只是顺势而为了,要“激”自己一下。

《妈妈!》剧照

Q

在这个“激”自己的过程里,对自己需要有点狠吗?您怎么把握这个手劲?

奚美娟:所谓激自己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你已经启动不了自己了,你对很多东西已经迟钝了,对生活也没那么敏锐了,你无能为力了;还有一个就是你的敏锐度还在,你对生活的关注、对角色所传递的深度含意的领悟力还在,这种重启本身只是需要做到专业上的归位而已,其他东西都没有缺失。
我觉得我属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主观上希望能看到作品更深一层含义的那类演员。事实上这种敏锐度跟演员的年龄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Q

敏锐度有天生的部分,是不是也要在后天不停地训练和学习?

奚美娟:我们经常说演戏演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你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不是的,是你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大文化的感悟和领受。
实际上不是只有我们文化艺术界的人需要这种敏锐,各行各业,如果说你缺失了这个特质,人就可能在精神上懈怠下来。说穿了,这是各行各业共通的东西,从事我们表演艺术专业的,对生活的敏锐度更是很重要的品质。

《妈妈!》剧照

03“能看懂就看懂了,看不懂你也不要强求”

Q

《妈妈!》中的冯济真身上的知识分子颜色,您在演绎的时候可以非常自然贴切,我可以这么理解吗,这个角色多多少少有一部分是您“回到自己”的状态?

奚美娟:知识分子的含义很宽泛。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完全“回到自己”,和自己一样,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在塑造一个角色。
但像影片中冯济真这一类女性知识分子身上的气质与气味,我是有些熟悉的,确实也有气味相投的地方。你这个问题,我也经常会在其它采访当中被问到,实际上演员不可能去真正像自己艺术创作当中的某一个人物,但可能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知识分子的坚守、价值观等等。但演员本人不可能去等同于某一个角色,所以我是不喜欢这么去推论的。

Q

那您会把一些属于自己的,也许是创伤的、脆弱的、迷惑的东西,放在角色里去完成一个自己的释放吗?

奚美娟:应该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集这么多迷惑与脆弱创伤于一身的角色让我去释放。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不一样的,这才是这份工作有趣的地方。
在我确定去塑造某一个角色的时候,一切都是从角色的需要出发,我会寻找到这个角色最准确的一些表达,我不会那么具像地说想要把自己的什么东西放进去。可能有一类演员会这样,但我在自己的从艺生涯中,一般不大习惯去这样做。

Q

所以如果想了解您是什么样的人,是不大可能通过您的作品能够得到答案的,对吗?

奚美娟:你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觉得从作品中,多少是能看到一些艺术家本人的审美情趣甚至价值观的吧。所谓文如其人戏如其人,指的可能还是理解作品的角度,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与对剧本的解读,传递些什么的意思。
怎么说呢?可能一般人看东西也较浅表,比如某位演员擅长演苦情戏,也许人们会联想到这位演员生活中是否也会不顺利,所以他/她对角色理解的这么深,但事实也许恰恰相反也不一定。我也确实不是一个希望把生活与工作混为一谈的演员。

《妈妈!》剧照

Q

一直以来您都给我们一种有距离感的感觉,刚刚听您讲完这个故事,我们就在想,哪怕是再独立的人,再想保护某种自我的人,有一些时刻,也是希望自己能够被人看到和被人懂得的吧。

奚美娟:以后如果你和我熟悉了,你会发现,我其实是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人呢。话又说回来,实际上,能看懂你的早就看懂了,看不懂你的也不要去强求,这是我的人生观。

Q

您在之前有过因为被误解或者被误读带来的困扰吗?

奚美娟:当然。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并有些纷乱复杂的时代发展阶段,对许多人来说,这些都是难免的吧。

Q

那您就再给我们讲讲,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能一直演得这么好呢?

奚美娟:你说表演有什么法门吗?实际上就是没有什么法门的,我觉得就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去投入这份工作,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而不是概念化的人物。我是非常警惕和反感概念化的。

Q

概念化不是方法和技术,对吗?

奚美娟:不是,它是一个认知。


监制/宁李Sherry

编辑/Timmy

采访&撰文/吕彦妮

图文排版/River

左滑动进入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时尚芭莎 时尚芭莎 TA 的主页
下一篇 上一篇
提示